以道释画 道心僧像:人物画名家翟原良艺术赏析

以道释画 道心僧像:人物画名家翟原良艺术赏析

以道释画 道心僧像:人物画名家翟原良艺术赏析

日期:2018-04-28 14:57:02 来源:

美术 >以道释画 道心僧像:人物画名家翟原良艺术赏析

翟原良·艺术简介

     原名翟爱明、又名月石、三桥、是非、梓余居士等。1960年4月29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并出任北京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书画鉴定顾问等。

     自幼受祖父薰陶酷爱书画,70年代初师从张伯驹、关松房先生学习书画,幼年时曾获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并涉足油画版画水彩画。八十年代进入北京市文物系统,从事书画鉴定及整理工作多年,从师徐邦达、刘九庵、苏庚春等先生,并着力于书画理论的研究。

     自1986年起,先后在国内外部分报刊、杂志发表书画鉴定专业论文和文章三十余篇先后发表《读画随想》《书画辩伪浅谈》《明清文人画赏析》《浅析唐伯虎山水扇面》《蓝瑛晚年山水画品评》、《道释画缘清品》、《翟原良人物小品画选》、《翟原良山水小品画选》等,2005年《原良画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在《中国书画》、《国画家》、《美术》、《艺术世界》、《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大众美术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20余家国家级专业权威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件,另有不少作品被美、日、西、韩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美术馆和艺术家收藏。

     以道释画 道心僧像

——人物画家翟原良访谈记者 冯宜玉

      翟原良,幼时便获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绘画艺术上的天赋和他后天努力的坚持不懈,终使他功成名就。二十多岁时,作品得启功先生的首肯。他的画,常常在诙谐夸张中透射着出平静与庄严,幽默风趣中显现着人生哲理。他的画以道法自然阐释着画意,他的人以道心僧像阐释着人生。成功书画家网记者带你走近人物画家翟原良。

 

      记者:翟老师,在您的许多作品中,将多种现代手段揉进传统,如杂取漫画造型和装饰风格的线条色彩,常常一叶扁舟,几个头陀乱象中有静的平衡,庄严中透着几分滑稽。您用这样的画作要喻示什么呢?

      翟原良:我的绘画中的这种表现能让观者心清欲静,在画中神游。空灵清绝是我绘事的基本特征,或着是根本风格。这样的特征或者说风格主要是再现一下,老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将中国道家闲淡自然的状态通过绘画,具体的描绘出来,通过写意的手法将那种意境从纸中透出来。

      记者:老师您曾说,“什么是真的?活是真的!画是真的!笔墨是真的——别的一概随缘……千万别以为我清高,我认定的,就是这个理——说死理儿也行,我认!”,那么在您大写意为主,漫画式的人物绘画中如何去表现这种真呢?

      翟原良:风趣幽默诙谐中透岀人生哲理,这就是真。写意、漫画式的人物画这只是个形,通过这样夸张、变形、漫画式的描绘体现的是画家思想的真、人生的真,艺术的真,这就是我要在画中表现的“真”。

      中国画中写意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多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

     记者:您五六岁便开始学画,并获得过大奖,数年前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题字云“人间岁月闲难得,世上交情老更亲”,近来又有评者说你的画是“道心僧像”。您如何看待您这数十年的为画人生?

     翟原良:“低头做画,抬头看天”这是我对自己这数十年绘画人生的总结。中国画博大精深,以凡人区区数十年的生命之期做精深探求绝非易事。所以作为艺术家,底下头,躬下身子踏踏实实的画好自己画,潜心于与绘画创作,是画家专心该去做的,不要舍本逐末,被名利、金钱所诱惑。

     记者:老师您从事过多年的文物鉴定与整理工作,后从师徐邦达、刘九庵、苏庚春等先生,并着力于书画理论的研究。从书画的发展来看,您觉得当今的画家尤其是人物画家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翟原良:我78年进入北京市文物系统,从事书画鉴定及整理工作,在数十年的文物整理中见到了许多书画大师的作品,因为工作业务的关系,相关的书画史料和理论知识也接触的多了。我发现这些大的书画大师们都是在扎实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开辟属于自己的绘画路子后,才从芸芸众生走出来的。向近现代的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这些大师都是这样。所以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独特风格,不随波逐流的,这样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来,这样的画家就是好画家。但在当前的环境下真正做到很难,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太多。

       记者:艺术作品,当有时代色彩。您觉得当今的中国人物画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翟原良:说实话这个很难讲,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方向,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大家各有千秋。从整体情况来看,现在这个时代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出现绘画艺术的“百花齐放”是当前中国人物画的最大特色。(校对:金石开)

翟原良画论

何香久

       翟原良先生,本名翟爱明,北京人,刚过知命之年,方头大耳,颇有佛相。实际上他也是佛门俗家弟子,自号梓余居士,又号月石。人有禅家气骨,画有禅家意趣,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契契如如。

     原良习学绘事,可谓“童子功”,他靠美术启蒙,读小学时曾获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美术界有一个很有意味的现象,那就是差不多每年都举办不同形式的少儿绘画比赛,但在历届夺冠的绘画“神童”中,后来成为著名画家者几稀。翟原良先生可以算得上一个特例。

     我想这或许得益于他早年师从的两位先生,都是“南山北斗”式的大家。一位张伯驹,不用多说,谁都知道,民国“四公子”之一,名满天下的收藏家、诗词学家,又是大学问家,《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他二十几岁时就通读了两遍,三百五十四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张伯驹先生绘画,以山水名世,颇具风骨。另一位,关松房先生,原名枯雅尔.恩棣,满族人,以号行,是名重当世的山水画宗师。原良甫十龄,从二师游,不仅起点高,功底也自然扎实。

      另一个原因,是他十八岁时就进入北京文物系统工作,从事书画鉴定及整理工作多年。这期间,他从师徐邦达、刘九庵、苏庚春等先生,并着力于书画理论研究。这是又一个高起点。首先他的眼界打开了,潮水般涌入眼帘的名家名作,让他有幸登临了一座又一座艺术的宝山,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就在字画库房工作,字画库房里多为罕见的稀世珍品,文革中抄家抄来的很多名家书画也存放在这里。这个得天独厚的工作环境让翟原良如鱼得水,饱览名家名作,观千剑而后识器,他磨炼了眼力,更磨炼了心力、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专业性质极强的职业改变和成就了翟原良的绘画。

       与此同时,也增长了他的学养,那些年他学问不断精进,在国内外许多报刊发表书画鉴定的专业论文,如《明清文人画赏析》、《浅谈唐伯虎的山水扇面》、《蓝瑛晚年山水画品评》等等,这些论文体现了他的美术史观,也为他的绘画奠定了理论根基。

     翟原良的画路很宽,画中国画也涉及水彩、油画等西洋画种,题材上,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均有造诣。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把西洋画的“风景”画成中国画的“山水”,更没有把中国画的“山水”画成西洋画的“风景”。他对所谓的“中西合璧”是有自己的文化立场的,他以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内涵也不一样。西洋风景画强调某个局部的真实表达,讲焦点透视,是固定的画面,而中国山水则是一种精神的表达,讲“卧游”,可观、可游、可居。他不想把自己变成非东非西的“另类”。

    原良的山水画,以“浑厚洒脱、沉雄苍劲”为主体风格,青年时代的艺术经历更使他能转益多师。评家认为,他的山水画功力、章法、笔墨既有傅抱石、叶浅予、李可染诸位大师的风韵,又不失清新灵秀浑朴雄厚的个性特色。他受傅抱石、关山月影响最大,其号“月石”,盖取法二师之谓。

    翟原良相信,一个画家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内心,然后才有可能诉诸于笔墨。也就是说,先要有“心画”而后才可以有烟云满素。他不会因为某种纯然的视觉冲动而去作画,而只会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理想挥毫泼墨。他的绝大部分画作是在画室里完成的,他也并非不重写生,他认为写生的目的是启迪性灵,但不是模山范水,他思考的对象永远是艺术本身。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才更具有抒情特质,具有浓情激越、吐纳天地的大气。

     对于中国画家来说,笔墨首先是一种语言,一种思想的呈现方式,翟原良一直探索的,是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而在绘事实践中,他则通过自然事物的媒介,充分运用通感来释放自己的精神、情绪,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个人认为,与一般山水画家不同的是,翟原良之所重,不是情趣,而是心灵。他笔下的山水全是他心灵的镜像。

     《幽谷泉声》是其山水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不仅可以看到淋漓尽致的笔墨表达,更能感受到画家纵横的胸臆和难以抑制的情感,粗犷不失法度,精微耐人品味。画面开合有致,布白尤为精到。同时,画家似乎特别重视画面的构成关系,讲究墨气、墨味、墨韵,气象流动,不呆不滞,画面松弛、透气,有恰到好处的空间感。

    《奇松落翠水飘香》,则把松之奇、山之竣、水之美的诸多美学元素融为一体,“松”“山”“水”加在一起,不再是自然物象中的一山一水一树,而远远超出了自然物象本身,更多诉诸于精神层面。如宗炳所说“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画面动感十足。技法运用轻松流畅,意蕴干净、简洁,在纷纭万象中,鉴赏者能分辨出画家作为“我”的存在。启功先生在画上题曰:“奇松如龙,怪石如虎,笔挟风云,山呈烟雨。” 诚为该图风骨之写照。

     《山色宜人》,苍山渺漫,云雾浮沉,烟雨霭叇中,一叶扁舟泊在翠峰之下,回旋式的构图十分具有律动感。其笔法取拙,清逸遒劲,深郁沉雄,墨法苍而求润。同样《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笔墨运用,则在单纯中求丰富,一切都力避浮躁、油滑和轻浮浅薄。这一幅阐释作为“可道”的“非常道”,可给人以最渺远的遐思。艺术是可以直通“道”的,翟原良力图把山水画升到“道”的境界,力图用“执一统众”“人天同构”的思想去“经营位置”,又能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动”的道理去分析骨法用笔,以阴阳为驱使,以易象为景构,把胸中的丘壑展现于尺幅之中。

      他的《雨洗仙山涌翠岚》是一幅独抒性灵之作,画家似乎有意识摆脱叙事传统,强调主观色彩,游离对主观世界的描述,而去追求其纯粹化了的视觉体验和精神表现。

     《雨后飞泉滴翠浓》、《一片江南雨后晴》,结构平实、自然,剪裁得当。在技巧上,水墨气息十分浓厚,不只墨气好,且虚淡之间有灵性,形成了清新、浑厚、朗润、华滋、雍容和高雅的艺术特征。屈武先生在《雨后飞泉滴翠浓》中题句云:“千山竞秀斜阳外,万壑争流秋雨余”,将画中意境合盘托出。古人无尘容俗状,故其画入神品,原良心摹手追,好学深思,深造自得,故能左右逢源。

     从《江山无处不奇观》中,可以看到画家出之纸上的精神灿烂。这幅画尺幅不大,如果画册上不标尺寸,会被认为是一巨幅之作。因为看上去立意宏阔,手气极大,全是画家胸中丘壑。原良用自己的艺术探索证明,风格不单单是外形,同时也是人格的折射,是画家阅历与品格、痛苦与欢愉、抗争与忍耐的总和,是各种艺术营养总消化而再生的一种现象。《意写云山成墨趣》、《秋泉秋色倚秋声》似无形无状,全是一团氤氲墨气,而大山水、大丘壑则在这烟云满素的背景之中。从传统内部去寻找中国山水画超越的支点,实是中国画创新的“正法眼藏”。 原良可谓深得个中三昧。

《完达山印象》(水彩)

      翟原良先生的人物画,受傅抱石的影响很明鲜,其创新的意识也很明鲜,他走得是文人画的路数。评家认为,他以独特的审美意识,体验把握人物的特质,化物象为情思、化心象为意境,含带浓郁的诗情,别具新意地表现了大自然生命的原生之美、博大之美、雄奇之美和天籁之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原良的人物画,所表现的大都是高人雅士,仙佛圣贤,这样的题材最容易钻老套子。如果仔细品评,却能发现他的高人雅士、仙佛圣贤丝毫也没有“超凡入圣”的气息,而一个个天真烂漫、意趣丰饶,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他于画上所题“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可为之艺术追求写照。

《海之梦》(油画) 

     傳抱石人物,上追顾恺之古朴清逸之风,倾心于陈老莲之奇倔和石涛之纵逸,又能融唐人雍容与魏晋风骨于一体,原元良取其精神,更于其中贯之从传统文人画的笔墨趣味,又添加了几分闲适情怀,使之趣味横生。鉴赏者无不感觉到他笔下的人物憨态可躹,天然可亲。他画人物,逸笔草草,面部不作过多刻画,设色上单调寻常,颇近阳水晕染法,却神采奕奕,神情毕现,很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感情,有现代感,又极富民族性,形成了他潇洒旷放的画风。他的人物画,几乎不署名,人们也会看出是出自他手。

《长夏江村事事幽》(油画)

     翟原良的人物画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以人物画来表现哲思。如《调心图》题识录《西山群仙会真记》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其《天畅人和》题识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己和者谓之天乐”,画与识文,都十分耐人咀嚼。他的《野林清露湿满衣》,景物与人物搭配十分合谐,深林透出一片天光,几个人物就在这蓊郁苍茫之中的天光笼罩处,似醉似痴,如道如仙,好一幅得大自在的逍遥图。《野藤隐逸》,一丛古藤占据了画面的五分之四,隐者则在虺枝掩映之中。虽画面无其他衬景,古藤却实写出了山之幽深。隐者的身形是模糊的,画家将无意识出现的“笔路”进行了充分提炼,使主题得到了更广阔的延伸。

《海韵》(油画) 

     翟原良的人物画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内在精神的需要,他不仅不追求“形似”,甚至连“神似”也不追求,自由任运的笔墨书写中,人物不再是画家所要再现或表现的对象,而成为一种符号。有时连符号也被“解构”掉了,而成为一团气、一个气场。他的人物画中蕴藉着夸张、简约、凝炼和诗性之美。我颇欣赏他的《春融只待乾坤醉》,著花春树的背景上,一叶扁舟在清流中逶迤,人物则在若隐若显处,有一种虚静的大美在焉。

     原良是中国画坛上一位以个性鲜明见称的画家,近年来影响日重,声望日隆,在全国各地举办画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选送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展出,出版了《翟原良人物画册》、《翟原良画集》、《翟原良山水画选集》等多部画集。

     翟原良先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画家,我们有理由对他更高的艺术成就充满了期待。

      2012年10月5日凌表5时45分 渔书楼

     何香久: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文学者、艺术批评家。有创作与治学成果1亿2千万字行世。编著有艺术批评专著《丹青之约》、《有画要说》等多部,其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第12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