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男儿扬国威 | 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巨幅钢笔画作品《国威》观后感

铁血男儿扬国威 | 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巨幅钢笔画作品《国威》观后感

铁血男儿扬国威 | 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巨幅钢笔画作品《国威》观后感

日期:2018-06-05 15:00:28 来源:

展览 >铁血男儿扬国威 | 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巨幅钢笔画作品《国威》观后感

程庆拾 ( 古 生 )

钢笔画《国威》    20cm0×240cm 
安徽钢笔画学会集体创作(执笔:杜成垠、陈永新、徐英德、王孟鸣、操秋生、庞鸣)

铁血男儿扬国威,
雄强霸气证军魂。
徽钢六友倾情绘,
大美真善君当为!

      这是我在欣赏了安徽钢笔画学会六位年逾花甲的著名画家合作完成的钢笔画大作、新作《国威》时,深有所感,喜从中来,在动情之余写下的一首小诗。
      200x240厘米,对于钢笔画而言,不可谓不大。
      如此大气磅礴、英姿勃发的军旅题材,不可谓不新。
      集六位六旬老人之赤诚心血,耗数百小时而成,不可谓不重。
      在构图的特别处理上,人物的生动刻画上,主题思想的深刻表达上,以及钢笔画技法语言的精深展示上,这样一幅罕有其匹的作品,更不可谓不美......
      这是一幅怎样的钢笔画作啊:
      天地低昂,空气凝重,战云正飞,沙场点兵。但见战机腾空而起,坦克轰鸣而来,场景无比壮阔、霸气。作为主景、前景的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中儿郎,他们吼叫着,奔跑着,向正前方猛扑过来,似要冲裂画框,从天而降。
      这些普普通通的共和国卫士,表情何其庄严冷峻,动作何其刚劲雄发。他们一律着迷彩军装,脸上一律涂着迷彩油膏。这是一场模拟演练,还是真实生动的现代战争的场景再现?
      六位画家,选择了如此不讨好、不讨巧的题材与构图,甚至选择了最难处理的画面场景: 二十来个兵,都面对观众,动作也相对一致,实在不易画出所谓"感觉"。但我们所看到的,是同中有异,是"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的成功运用。将士们的表情各有差别,他们的身段长相,也各有千秋。这自然十分符合生活的真实。
      我们仿佛听到轰鸣和怒吼,仿佛穿越回两千多年前大秦王朝的兵马俑阵列,仿佛看到武装到牙齿的犯之来敌,被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勇士赶鸭子一样,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中国梦正浓,中华民族正在重新崛起,能为这首共和国巨舰保驾护航的,唯有这样一支钢铁劲旅,这样一个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海陆空天之军。中国,在抗卸外辱的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拥有一支铁军,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天、像此刻这样,显得无比急迫、重要!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一个钢笔画友,作出这样一些解读和想象,也算言之有理吧?
      钢笔画,小画种耳,玩玩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似乎是其"强项",唯美主义,小资情调,小巧玲珑,仿佛是人们对它的定位。但是我要说,画什么是你的自由,怎么画也是你的自由,但作为一位有眼光、有胸怀、有魄力、有担当的真正的钢笔画家,选择人物画的题材可能同样甚至更加不可或缺。而选择军旅、军魂这样的铁血主题,更是一种必须,一种必然。或许因为这样的题材更具难度,故少人涉猎。而钢笔画要摆脱目前可有可无、小打小闹的尴尬地位,必须看重人物画题材的表现,唯有描绘人物主题的钢笔画作品,唯有表现重大主题人物题材的原创作品,唯有反映当下百姓所向往、关注的、且画幅巨大,场面壮观的钢笔人物画作品,这个小画种才能真正立起来,真正大起来。
      反观中国现代当代美术史,中国画是这样,油画是这样,版画水彩是这样,钢笔画岂能例外?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方美术史中那些令公众耳熟能详的精品力作,往往也正是人物画,特别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人物画。
      选择人物,难。选择军旅题材,难。选择一群将士动作表情相对一致,正面向观众跑过来,有气势,见精神,轰轰烈烈、豪迈大气这样的构图,可能更难。
      可想而知,这几位安徽的老钢笔画家,为什么会专心致志地画这个题材,又是怎么聚在一起,共同在这样巨大幅面的画前挥洒心血与才情的。而处理构图,整合各自的画风,使画面统一精到,最终完成这支"合唱曲",所有这些,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其苦其难,可能是不易想象的吧。
      六位画家之一,老朋友徐英德兄告诉我,安徽文联、美协几位领导一直比较关心钢笔画的发展,十分看重这幅具有特殊意义作品的创作完成,多次进行专门评审,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这才使作品一点点趋于成熟、成功。甚至可以说,这也是一篇尊命的"命题作文"。老画家能以这样的眼光与精神,殚思竭虑,群策群力终于完成如此大作,这是十分可贵,并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这幅作品,也自会在中国当代钢笔画的发展史上,留下格外厚重、靓丽的一个足迹。
       事实上,脱出钢笔画风花雪月窠臼的、表现重大人物画题材的作品,近年虽凤毛麟角,但也偶有发现 :
       汶川地震,我们有17位国内著名钢笔画家汇聚北京,创作了一幅名为《2008,我们万众一心》的巨幅作品。
       去年,有辽宁画家柴春雷,创作了《陕北,1935》,热情表现陕北红军大发展的重大历史题材。
       还是去年,辽宁画家刘志刚,也创作了《一带一路》这幅大画,描绘与讴歌习近平主席倡导惠及全人类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
       这样一些极具份量的作品,虽然用小小一支钢笔画绘出,但厚重见力度,技法有追求,一经问世,便在钢笔画界,甚至在美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笔者也是格外看重并一一撰文进行推荐宣传。
       我想,钢笔画必须有一批这样的创作题材,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钢笔画技法语言甚至个人风格上均能新颖特出,我们的钢笔画才能真正被别人认可与肯定。否则,一例的老树古巷,小桥流水,精则精也,美则美也,也终是难以真正立起来的。
这样的观点,不知有多少圈内画友会表示认同?
       但是,我的确持此看法久矣,也期盼久矣!
       据说,《国威》是唯一一幅代表安徽美术创作当代水平,并在神圣的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除国油版雕水之外的钢笔画作品。仅仅这一点,就足见它的特别的份量和价值。难道不是吗?
六位画家,徐英德、杜成垠,操秋生我比较熟悉,甚至是惺惺相惜的老朋友了。其他三位,庞鸣,陈永新,王孟鸣近年在网络平台上也偶有交流。他们钢笔画作品表现出来的水平与个性,我在写安徽钢笔画展作品集的评论文章时,也有所披露,应该比较熟悉。
       安徽文采风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完全可以说也是目前走在前面的不多的钢笔画大省之一。因此,《国威》诞生在这片热土上,要说也是很自然的事吧!
       也正因为如此,我和大家格外期许安徽钢笔画同仁的更新发展与更大成就!


2018年5月31日
于天山下三即斋
(作者 程庆拾,新疆人,著名美术评论家,钢笔画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