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介绍 —— 王天德

“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介绍 —— 王天德

“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介绍 —— 王天德

日期:2018-07-09 11:38:53 来源: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展览 >“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介绍 —— 王天德

 

越过山丘
新媒体交互作品
尺寸可变
2018

松林书院图
宣纸、墨、火焰、拓片
67×55cm
2017

后山图—度牒
宣纸、墨、火焰、度牒
37.6×189cm
2017

作品简介

艺术家王天德的作品描述
   此次王天德先生的三件作品构成了一个当代与传统、艺术家与观众、观众与传统对话的独特空间。
《后山图——度牒》和《松林书院图》分别与一张宋代的度牒和碑文拓片“并置”与“叠加”,艺术家在水墨底稿上,用他实验性的创作方式,以“香”烫绘。而另一件作品《越过山丘》,通过新媒体交互技术,让观众也得以摹拟艺术家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通过这样的技术模拟与实验,不仅清晰地还原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也让每一位参与的观众在此刻成为创作的主体。

展览现场

越过山丘

新媒体交互作品现场互动

松林书院图

后山图—度牒

策展人吴洪亮对作品的感悟
   王天德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带着特有的东方意味与国际视角。三十年前,王老师已然以创新的、打破保守的姿态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但是,当对创新的肯定已经毋庸置疑,他却以冷静的内省姿态,在快速更新的世界里驻足,回望传统的价值。三年前,我曾为王老师在北京故宫策划过一次名为“回”的展览,正如那次展览中想要表述的是从更广义的层面思考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在“回”中前行?其实最远的远去,是回来。但这样的回来,恰恰是指向未来的。同理,王天德的思考方式,也并不是简单地回到文人山水的意境,而是通过香烫、与古代作品并置等方式叠加一个跨时空的对话场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用不同的媒介载体思考相似的问题。
   在这次“自·沧浪亭”展览中,王天德也精心为展览提供了一个极为贴切的对话空间。他的《后山图——度牒》,将香烫的当代山水与一张穿越遥远时空而来的度牒并置—— 这张度牒来自1035年的宋仁宗景祐二年,这一年范仲淹奏请在南园之隅建立府学,十年后,因范仲淹新政失败而离开都城,客居苏州的苏舜钦“一日过郡学(即前文府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而买下这块地建起沧浪亭,做了郡学的东邻。这件作品陈列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在“自·沧浪亭”这个故事的终章,王天德用这样一场对话,又将我们带回沧浪亭的源头,构成另一次“回”的轮转。
   而上述的讨论,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艺术内部的自言自语,更是以艺术的方式,为每一个人的人生探索安放身心的可能性。就像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展览引入心理学的思考,探测每一位观众观展的情绪,并以之生成画作,正是因为我们关注每一位走进、甚至没有走进这场展览的人。再一次不谋而合的是,王天德去年在广东美术馆的展览中有一件新作,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这样的关照,这件互动体验装置《越过山丘》把火灼烫画的过程转化成了互动体验软件,观众拿着感应笔,可以模拟他用香创作的状态。基于对话观众地域的变化,这次展览中,他特地将烫画的山水作品,更换成了吴门艺术家的书法作品,尽力让艺术创造在当下的观众面前变得更真实、更恰切。所以,在此要特别感谢王老师为“自·沧浪亭”而再次创作!又一回“越过山丘”。

学术顾问︱范迪安
展览总监︱朱强
策 展 人︱吴洪亮
心理顾问︱刘正奎
空间艺术家︱Ji?í P?íhoda
策展助理︱钱若斐 、刘晶
主办单位︱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8年5月19日—2018年8月29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二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