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希 猿戏图

陈文希 猿戏图

时间:2018-08-06 11:22:01 来源:新浪收藏

资讯 >陈文希 猿戏图

  秋林猿嬉
  《画艺留真》画册,汇集了一批高质量的私人藏名家绘国画精品,不仅作品上佳,书里所配的画家大幅生活照片,同样精彩纷呈,切入角度新颖,一看就知道不是出自俗手。原来这组照片的拍摄者蔡斯民是新加坡著名摄影艺术家,艺术策展人,1955年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硕士及国际影艺联盟最高荣誉头衔。画册中的不少留影后来成为了该国画大师的代表性照片,被一再引用。说到的这张照片让人印象深刻,同样也非常有代表性: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平静地看着眼前的画稿被烧掉,火光是映照着老人的脸,甚至还带着些许笑意……

陈文希先生(1906-1992)

  他就是新加坡著名画家陈文希先生(1906-1992)。陈先生1906年生于广东省揭阳县,算来我们也是潮汕小同乡了。虽然出身大户人家,衣食无忧,家族生意也兴旺,但陈文希无意于范蠡事业,青年时代就追随当时潮汕立志从事绘画事业者通常的路线,不顾亲人反对,坚决去上海求学。起初他读于刘海粟与乌始光等人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即后来的上海美专),后来遇到学运,便转学去了诸闻韵、潘天寿、汪亚尘、俞寄凡、潘伯英等发起创办的新华美专,可谓起点颇高。四年后,学成回乡娶妻,在汕头中学教美术,由此,画画成了他终身的事业。虽然,当时还仅是一名美术青年,但已经透出了他将成为艺术大师的天分。在汕头,他组织创办春阳画社,先后在汕头、广州、香港、上海等城市举行个展。
  在他42岁他来到了南洋(新加坡),本打算办个画展,然后在东南亚各地写生,收集画材。不料在星洲当地不少华人的潮州乡音让他如归故里,同时又接触到大量西方美术画册和艺术熏陶,让陈文希成为了新加坡第一代画家,也让他立足传统绘画之根,吸收西洋绘画之精髓,成为融会贯通的艺术大师。新加坡现流通的坡币背后依然印着陈文希的画作,他在新加坡的艺术贡献和艺术地位可见一斑。

陈文希《猿戏图》立轴 设色纸本 128x67cm 桑浦美术馆藏 题识:文希记。 钤印:陈氏

  在陈文希先生诸多作品中,以猿猴和鹭鸶、麻雀为其代表佳作。曾经手过多件陈先生的作品,后来为补馆藏乡梓画作之不足,同时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更深入地欣赏他的画作,故而又购得此幅《猿戏图》作为代表性的藏品。画中秋林红树上四只大小不一的猿猴,攀援、嬉闹,整幅构图抽象,线条粗犷简洁,一派充满了欢乐和趣味的南国景致,给人轻松愉悦的感受——这需要画家通过高超的技巧来表达给观者。值得一提的是,前文说到坡币上印的作品,也是画的林中长臂猿。原来艺术家早年居汕头时,曾获得一幅日本大德寺收藏的南宋画僧所绘古猿的复制品,夜夜看到更深,爱之不忍释手。到新加坡后他偶然在花鸟市场看到一只同样的猿,立即把它买回来,用作写生的对象,以后又陆续买了六七只豢养在后院,观察它们的动作、表情、习惯、构造,最终达到遗形取神的境界。

  历来画猿名家不少,与陈文希同时代的“南张北溥”就是个中高手。猿长臂短尾,性好静,在深山中攀藤饮水,与人无竞,群居而不争,有仁让孝慈的德性。相对的, 猴性躁,时扰行旅。故古人将猿譬喻为君子,更认为猿活千岁可化人,所以入画还寓意长寿。可见虽然陈文希在不同阶段受到抽象派、野兽派、现代派乃至后现代主 义等艺术风格影响,但他的根基还在传统国画。


《猿戏图》局部

  陈文希有个习惯,将不满意的画一烧了之,意即把最好的作品留下来,这个习惯也许就缘自徐悲鸿先生的教诲。1937年,民国政府在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美 展》,陈文希的作品不仅入选展出,还受到徐悲鸿的赏识及赞扬。这一年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影片《国王的演讲》的主角),徐悲鸿前往香港举行画展,并预备在港逗留半月,特电邀陈文希赴港见面,两人畅谈画艺,还一起到英皇道看英王加冕庆祝大会。据陈氏自述,某日两人在饭店小酌,等侍役上菜久久不至,徐悲鸿不愿虚掷时间,就用店里的牛皮纸及账簿笔墨,一鼓作气画了三张鹭鸶。陈便求赠这几件习作,徐悲鸿说:“这种画不能送人的。若是好好地画,送你老弟二十张也情愿。 但我知道你将来一定要出名!在奋斗过程里,务必坚定意志。即使每月收入只廿五元也须泰然处之,画得好的就保存起来,不好的就撕掉,为了爱惜羽毛,切勿将作品随便送人……”徐悲鸿先生的鼓励,在陈文希先生的绘画生涯里曾发生决定性的力量,从而造就了另一位大师。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