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展出“抽象国画”看蒙观众

重庆展出“抽象国画”看蒙观众

重庆展出“抽象国画”看蒙观众

时间:2007-11-26 00:00:00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资讯 >重庆展出“抽象国画”看蒙观众

昨日上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南大学、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2007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在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这场酝酿筹划了10年的大展也是建国以来重庆规模最大、阵容整齐的一次全国性展览。 这次大展邀请了国内121位当今很活跃的艺术家,其中有包括高小华、何多苓、林曦明、周韶华等画坛宿将,也有崭露头角的新锐。昨日,大展刚刚开幕,就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观展者,除了名家作品受人关注外,一些新锐艺术家的“抽象国画”更是相当吸引人的眼球。不过,虽然围观者众,但绝大多数人都直呼“看不懂”。 现代国画无人懂 “这个完全跟工艺品差不多,哪里是国画嘛?”记者随着参观的人流涌进展场后不久,就注意到在著名青年艺术家陈红汗的两幅作品“德里达《论文字学》”前,驻足了不少人议论。这两幅画乍眼一看的确不像国画,甚至就不像画:一大块塑料玻板上,用黄色或红色的颜料画成了无数个字体大小,但又形状不同的颜料团,又排列整齐,远远看像彩色的书法,近一看每一个字又乱成一团。周围的人都指指点点,纳闷不已。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张强对此解释说,陈红汗把德里达《论文字学》里的文字作为对象,对其施其水墨,实际上是一种水墨逐渐演变成一种观念的表达方式。 就在旁边,另外两幅国画作品也让人摸不着头脑。画家一了的作品《抱一》,简单看来就是在一大张宣纸上面泼了几团散乱的墨团,而另一幅看起来有点像画的作品,却取了个名字叫《囚境》。旁边一位老人开始很激动地问记者:“你看得懂他画的什么吗?”记者摇摇头,老人说他曾经是西南师范大学的美术老师,“现在的娃儿真是看不懂了,问题是这哪里有美感嘛?” 名家作品受追捧 相较于一楼的国画展区,二楼的油画展区更受年轻人青睐。记者看到,由于本次大展名家众多,昨日上午开幕不久,二楼已经被观展者塞得满满当当,不少学生打扮的人不时对着参展作品讨论,还拍照留念。 最受追捧的当然还是名家作品。在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史上,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重庆是艺术革命的前沿阵地,高小华、何多苓则是艺术潮流中的领军人物。昨日,高小华的作品《午后时光》成为了众多人围观的对象,这幅色彩并不绚丽的油画作品,从俯视的角度展示了极具西南地域特色小巷的狭窄的生存空间,并清楚地再现了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困惑。 而乡土写实主义的开创者何多苓,立足于对人的生命、情感、人性的理解和描绘。虽然从参展作品《晚上的女孩》和《飞行的婴儿》中已看不见当年《春风已经苏醒》中的唯美倾向,但以女孩为视觉媒介的人文关怀则向更深层次推进了一步。 艺术展只展不卖 前不久刚刚在成都举办的成都双年展上,重庆著名画家李华生的作品《海拔4000》被收藏家看中,并开出了500万元的天价。昨日,本次大展的策划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正伦告诉记者,成都双年展是商业性展览,这次在重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则是纯粹的学术性展览,与商业无关。所以尽管参展的作品价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但都不会在大展上进行出售。他还透露,虽然大展的作品并不出售,但已经有不少国外的画廊及收藏家闻风而至。“他们只能私下和画家进行交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