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传统 亚洲根系中的当代艺术之花在哪?

重建传统 亚洲根系中的当代艺术之花在哪?

重建传统 亚洲根系中的当代艺术之花在哪?

时间:2007-11-23 00:00:00 来源:东方早报

资讯 >重建传统 亚洲根系中的当代艺术之花在哪?

VasanSitthiket的作品是一场皮影戏
在世界艺术的版图上,亚洲消失很久了。亚洲人自己的亚洲,从亚洲的文化根系里萌发出来的亚洲当代艺术,到底在哪里?中国、亚洲,都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当代艺术传统。 近日,“软力量———亚洲态度”艺术展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开幕。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联合两位知名策展人———澳大利亚的皇甫秉惠和塞尔维亚的比利安娜,共同策划了这个全球巡回展。该展览今年7月曾在波兰和德国进行了巡回展示。如今,这个关于东方文化价值观的主题展回到中国,它带来了16个国家及地区约30位亚洲艺术家的最新作品。 VasanSitthiket的作品是一场皮影戏。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各个国家被形象化,成为一群皮影人物。它们构成了一个活跃的政治背景,东南亚各国在这个背景中努力寻找它们自身文化认同的平衡。皮影表现如此简单直接,却把地缘政治、文化冲突等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 印尼艺术家HeriDono将他的巨型特洛伊木马搬进了证大展厅。木马体内能容纳约10位成年人,观众可通过预置的观察孔查看外面展厅的景象。木马从外表看来形体剽悍,进入内部却发现十分简陋脆弱。艺术家在影射美国的“9·11”事件,隐喻美国内部受到的攻击。 就学术意义来说,这是近期比较重要的展览。它的重要性在于对“亚洲”议题的重新关注。在当下艺术展览视角越来越个人化体验的趋势中,它的宏大叙事可以带领我们俯瞰正在经历的这些艺术事件。 “亚洲”是这个展览的关键词。我们所处的亚洲,地缘上的东方。这片区域曾经有自己的辉煌文明,但是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经济形成了强势地位,西方文明似潮水倾泻,亚洲的文化根性在这过程中逐渐面目模糊。当代亚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紧紧追随世界前沿,但同时它来不及消化、反思自身的本土文化和西方文明构成何种关系。由此,亚洲文化呈现出缺乏主体意识的失语状态。 韩国艺术家李昌原的作品很有意思,远看那是整面墙壁大小的一幅画,画面上的人物剪影披坚执锐充满力量,近看才发现,这些剪影是在一条条横隔板上放上茶叶组成的。一个视觉游戏,消解了作品第一眼的震慑感,它带有显著的东方式智慧。 从作品形态上最直接地贴近展览主题的,是邱志杰。他的作品是一段行为录像以及行为创作的成果。他将一方中国墓碑和一方西方墓碑放在一起相互研磨,每隔一段时间就制作一张碑文拓片。拓片就挂在旁边,观众可以看到,中文和英文相互抹去了对方的痕迹,越来越淡,最后都只剩一摊墨迹。 这种状态同样也存在于当代艺术中。当代艺术,是西方社会变迁和艺术发展的果实。它是包括创作、评论、价值判断在内的一整套系统工程。而亚洲在开始自己的当代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潜在地接受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亚洲的艺术形式、批评标准,都不可避免带上了西方式的印记,从而造成了自我评价过程中的错位与错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包括当下,亚洲艺术都带有抹不去的后殖民痕迹。比如那些政治波普,那些大头像,那些自虐式的行为艺术。在建立起自身文化标准和价值观之前,亚洲艺术永远都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闹剧。 要建构自己的标准,要从亚洲的根系中长出当代艺术之花,仅凭艺术的力量不可能做到。策展人沈其斌表示,必须有某种力量来改变当下的文化格局。而这种力量并非是显而易见的表面力量,而是不同于西方的那种内在、渗透性、更具变化潜质的复兴中的亚洲力量———“软力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