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经典

回味经典

回味经典

时间:2007-10-08 00:00:00 来源:新快报

资讯 >回味经典

眼前是一个数字化的科技时代,人类此时正在逐渐走向和面临一个图像的世界,图像的直观性与多义性使其魅力涵盖了我们生活里的雅与俗这两个极端。尽管说传统的架上绘画也可以归类到图像行列中去,但它更多的是从描摹和再现对象等功能上承担起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使命。这便是传统绘画曾经倍受重视、举足轻重的原因所在。但随着社会进步而导致其功能性的移交和衰退以及新世代的崛起、人们审美方式的转变,这也成了其致命的弱点。大众化和娱乐化的社会氛围让传统绘画这种精英式的文化形态慢慢地淡化,落得跟青铜艺术和彩陶艺术一样被无情地挤出了艺术舞台的中心。 当然,我并不是要为这种几乎带有毁灭性的取代,而在这里寻求什么拯救传统绘画方式的灵丹妙药。被边缘化,这是一个文化形态在时代的前进步伐中一种必然的常见的现象。这不代表其是落后的,是要被淘汰的,如同地表和地底,无论地壳怎样运动,作为其中的岩层它们是永远并存的。缺一不可,无法人为地抽离。 从现代艺术走到当代艺术,一路上数之不尽的流派和主义更迭交错,其势头压根就没有停过。今天,什么卡通一代、超平面、影像、数码……各式各样的命题更是像烟火般灿烂而频繁。面临这样一个局面,艺术家、批评家、画商、收藏家、媒体以及公众,无不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审美疲劳。是好?是坏?也没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多样性和大众化给艺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但是在精彩纷呈的背后,一种不稳定性让人们开始怀念和回味那曾经是如此美丽和如此淳朴的传统艺术样式。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玉鸣轩收藏品汇展交易中心最近精心策划了《融合·创造——雕塑油画作品联展》。展览中,展出了近代中国油画艺术创作的先驱关良先生,以及广东当代名家郭绍纲、邵增虎、李金明、郭润文、范勃、邓箭今、林永康、何建成、孙洪敏、区础坚、杨小彦、陈海等,另外还有冷军、万晓笳等一批国内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展出了广东数名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尽管,这些作品出自多年龄段的艺术家之手,作品面貌也呈现出不同语言风格,但这些艺术家都承继和发扬了传统绘画的各种表达方式和陈述手法。融合与创造,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纯粹的、美的艺术,这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生命力。 此时,你不再需要为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和王广义这“四大天王”的“玩世”与“不恭”而费心劳神,也不需要为那些双年展或三年展里的当代话语而莫名其妙。在我们跟前,是关良老先生的《幽山行》,那是一片遥远的天空,那是一簇内敛的山石,无论是运笔走势还是颜料铺设,从西方的后印象派风格到中国传统水墨气韵,其画面语言的形与神都在轻描淡写过后营造了一种现今都市生活所陌生和渴望的意境。作为现今广东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一员,范勃展出的《暮》可谓是其“范式”风景的典型。一截孤寂的树牵引出了背后一幕漠然的风景,带着神经质的笔触勾勒出一条条纤瘦扭曲的枝干,罩着整个画面,后面略显苍凉又带点神秘色彩的山水,这种简单粗暴将作者所捕捉到现代都市人的疏离感很暧昧地定格在个人的图式当中。同样是对具象风景的描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当中,前者与后者成功地通过各自的画面语言,解构了不一样的时代问题,呈现了不一样的人文情景。 还有郭绍纲的《凤尾花》、邵增虎的《秋色》和郭润文的《朱家角》。在他们的画中,现场写生、对景抒怀的情感表露无遗。当下,在年轻一代的作品里,“亲近自然、深入生活”这样的写实主义绘画的现实感已是难寻踪影。三人的作品摆脱了苏派“对景”的刻板“临写”手法,在表达上更执着于“意”而非“境”,叠错的笔触和疏朗的色块使得画面既忠于对象而又超然在外。无论是画面当中的线条、色彩甚至节奏,还是画面之外阐释或象征,能让观者所领会到的一切,都被画者浓缩在某个造型瞬间。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视觉安排,没有半点的隐晦,所有的都是一目了然,就像一曲美妙动人的和弦,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竖起耳朵,听。这便是画者与观者之间的一个豁口,一种没有造作和夸大的朴实而亲切的途径。 另外,冷军、马略天等人的超写实主义的作品也是让人回味不已。在眼下这个“读图时代”里,“成像”已经成为了摄影技术囊中之物,架上绘画顿时成了被废黜的帝王,昔日的光环亦日益黯淡。如何让这种写实的技法在架上延续下去,一直是艺术圈内不断探究的问题。展出的一批超写实的作品,则在追求细腻的质感背后出现了一丝玩味般的情感。在一个几乎被遗弃的命题上,他们也不再一味强调技法的完美和成熟,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在这些画面中可以找到更多语言、情感和思想在交融后,所创造和组织出的一个不一样的有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冷静的“图像世界”。 这样的作品在玉鸣轩的展厅比比皆是,面临当下躁动的艺术市场和喧嚣的都市生活,眼前的展览恰好是一次对经典的回归和回味,对一种曾经的文化形态重新去感受和认知。这是在艺术全民化的大时代里,换一个视角去审视艺术内涵的伸缩、审美趣味的变迁、载体表现的兴衰、艺术家的起落沉浮以及艺术圈内的种种此消彼长。孰是孰非,则见仁见智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