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油画的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川渝油画的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川渝油画的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时间:2008-04-12 11:41:40 来源:

资讯 >川渝油画的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何多苓1989年作《向树走去》 98×117厘米 成交价:RMB 2,310,000)

尽管四川并不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潮美术运动”的中心,但四川的艺术家同样体现出了强烈的现代意识,探索出新的表现手法。例如,罗中立虽然一直坚守乡土,但从《巴山少女》完全可以看到他受到的民间艺术影响;张晓刚的《天上的云》采用了表现主义手法,“血缘”系列直接搬用照片,借鉴了后现代的波普艺术方式;何多苓以超现实主义的倾向,表达社会急剧变化中的生存焦虑;程丛林的《乡村的宁静》,融进了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画法,具有明显的风格化倾向;叶永青的乡土题材,运用到了原始主义观念。不过,这些艺术家的追求,仍然是“现实主义”的责任感和宏大的叙事方式。例如,刘虹的女性主题《自语系列》,是由个人经验向集体经验的归复;周春芽的《绿狗系列》,是通过内心世界的象征,探索人在现代物质社会中的精神失落与孤独。   (三)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新伤痕”与“都市人文”   成长于“文革”后的“新生代”艺术家,是上世纪90年代后西南艺术家群体的重要成员,其绘画直接反映着当代艺术的样式和现实视觉经验。他们真正地告别乡土、进入都市题材,寻找到了新的语言形式。   远早于以北京刘小东为代表的“新生代”,年轻艺术家忻海州、郭伟、沈小彤、杨述、陈文波、何森、郭晋等,在“新潮美术”时期便具有了自身的特点。这些追求现代艺术,却处于相对边缘状态的艺术家,与张晓刚、叶永青聚集在一起,形成被王林称为“新伤痕”的风格。“新伤痕”的现实语境是多元的,他们更多地批判现代化带来的“异化”和社会普遍价值观的陷落,更偏重于近距离的个人生存体验,表达内心的独白和潜在的“伤痕”意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外艺术市场的成熟,中国社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由此,川美“新生代”放弃了新潮美术的崇高理想主义和文化批判,减弱了私密化的个人生存体验,开始直面现实,向“都市化”和“都市人文”方向拓展。“新生代”的语言风格逐渐疏离了西方现代艺术,走向图像化,作品呈现出“陌生”的写实手法。   在1997年左右,大部分四川“新生代”画家离开重庆,去成都或北京发展,但“对异化现实的关注,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仍然是其内核。随后,更年轻的艺术家如俸正杰、谢南星、张小涛、曹静萍、杨冕等的加入,使四川“新生代”群体更为庞大。他们的作品围绕着“青春的焦虑”和“生存的残酷”展开,直接针对着当代“都市生活和流行文化对人的异化”问题。他们的创作主题与上一代画家相似,仍然是人的境遇和生存体验,并在其中显露出了揭示问题的前卫性和深度追求。在2000年前后,随着频繁地参加国际性展览,四川“新生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当代美术不可或缺的群体。   至新世纪初,“全球化”和“丰富性”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绘画的重要部分,西南画家在不同城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社区。除重庆的“501”和“坦克库”、贵州的“城市零件”外,昆明的“创库”也是艺术家聚会、交流与展示的场所,大量参展者来自全国甚至欧洲。成都的“蓝顶”则以周春芽为中心,积聚了杨冕、唐可、赵能智、何多苓、周春芽、郭伟等数十位艺术家。此外,还有集结在北京的西南画家,包括张晓刚、俸正杰、忻海洲、杨谦、张小涛、赵能智、杨冕等。   二、从展场到拍场——“四川画派”及西南群体的市场进程   (一)“广州双年展”和“从西南出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界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市场经济对艺术生态的影响。1988年,许多艺术家参加“西南现代艺术展”的渴望,还只是生发于不甘寂寞的创造精神,尽管他们大多生活拮据,但仍然为艺术而全力以赴。但是,在1990年之后,许多失去理想并失去稳定职业的艺术家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艺术问题,更是自身的生存问题。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消费时代,“艺术与市场的关系”逐渐突出。   1992年,大多数西南艺术家参加了“广州油画双年展”。这次展览的规则不同于以往。公司企业的“投资”代替了文化机构的“赞助”,成为操作主体;由批评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代替了以艺术家为主的“评选团”;经济、社会、学术领域的全面“生效”,代替了单一的艺术成功。展览中,西南画家周春芽、张晓刚、毛旭辉、叶永青、刘虹、沈小彤获奖,郭伟、忻海洲、赵能智、何森等的作品也非常突出。期间,香港“汉雅轩画廊”的张颂仁开始与许多大陆画家接触,他1993年组织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在香港和海外的巡回,让西南艺术家的作品得以在国际登台。同年的德国柏林“中国前卫艺术展”、澳大利亚悉尼“毛走向波普展”、意大利“第45届国际威尼斯双年展”,以及1994年的巴西“第22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中,不少参展艺术家均来自西南。此后,具有敏锐性和先锋性的西南艺术家,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都逐渐壮大。   在市场意识对旧有艺术评判模式的冲击下,艺术家很快从狭小的空间中挣脱出来。许多画家继罗中立之后,创作的农民题材和农村风情,成为港台及东南亚画商的订货样式。“风情乡土”油画在国际领域与“政治波普”和“城市泼皮”一道,组成了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美术商品的支柱。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