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插隊”到“洋插隊”——著名华裔畫家、多倫多美術學院院長孫昌茵先生訪談

從“土插隊”到“洋插隊”——著名华裔畫家、多倫多美術學院院長孫昌茵先生訪談

從“土插隊”到“洋插隊”——著名华裔畫家、多倫多美術學院院長孫昌茵先生訪談

时间:2008-06-05 15:11:02 来源:

>從“土插隊”到“洋插隊”——著名华裔畫家、多倫多美術學院院長孫昌茵先生訪談

 

旺旺:請談談您的經歷,好嗎?



孫昌茵:1943年生于浙江省溫州市。父親畢業于黃浦軍校橋梁建筑專業,在建筑藝術方面有一些成就。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受父親的影響學習繪畫,在上到初中的時候,我的繪畫在老家已經很有名氣了,就這樣,我一邊讀書,一邊從事繪畫創作,直到1965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插隊。再到后來“四人幫”垮臺,我被作為優秀人才提拔成國家干部,并被選派到美院研習、深造。畢業後到文化局從事專業創作。我曾經擔任過溫州市文聯《文學青年》月刊的美術編輯,先後在《美術》和《江蘇畫刊》等大型專業刊物上發表過畫作及專輯介紹,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的美術展覽及專題展覽,并獲得了“佳作獎”、“優秀創作獎”、“銀鹿獎”和“連環畫二等獎”等,其中,作品《水碓聲聲》在國際水墨畫大展中獲得銅牌。曾出版連環畫及年畫30多本(套)以及個人美術專輯,并有多篇美術論文如《沈思在筆耕之余》等發表在《江蘇畫刊》和《中國連環畫》刊物上。1988年應邀到加拿大舉辦展覽,1989年以藝術家的身份申請了移民。剛開始的日子也是很辛苦的,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英語,另外身邊只帶了200美金,于是一邊學英語,一邊打工,也到街頭畫畫,在Mall里租個鋪位擺攤。后來慢慢地,有些機會舉辦畫展,這成為我到加拿大後人生最大的轉機。通過去Los  Angeles,New YorkVancouver等第舉辦展覽,逐步結識一些主流畫家,也在本地美術界取得一些個人知名度,漸漸有人來訂畫,這樣也算解決了藝術創作的后顧之憂——生存問題。當一個人搞創作不再為生活所迫的時候,往往心情很舒暢,靈感不斷涌現,人有極其強烈的創作行動,作品的表達形式和藝術效果往往在作品成型後自己都沒想到。這樣的話,現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和個人都在收藏我的作品。我曾經應Brampton市之邀,創作了大型壁畫《天鵝湖》,這是當時安省最大的市內壁畫之一,因之被市長授予“卓越畫家”稱號。我現在是society of canadian artiata榮譽會員,加拿大Westmount Gallery及美國Venture Finearts等畫廊專職畫家。已經有大概幾百幅作品被社會團體及個人收藏。



旺旺:作為藝術家,在海外的環境里既能保持對藝術的堅持,又能教書育人,還能以此為生,是不是不很知足了?



孫昌茵:跟很多人比,我也應該感到知足了。本來,加拿大這個社會就是充分享受生活的一個環境,過分追求物質方面的東西需要一個人付出很多,這樣必然影響生活質量。尤其到了我這樣的年齡。既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又能實現自我價值,我心足矣。教學生畫畫,這也算自己藝術生命的延續吧,看到一些學生能夠在自己的指導下創作出一些好的作品,甚至在國際上獲獎,我會比學生本人更感到高興!



旺旺:您如何評價自己的藝術成就?您能簡單談談您的繪畫風格嗎?



孫昌茵:應該說取得了一些成績,說成就談不上。我從小開始畫畫,創作、發表作品,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我個人創作的高峰時期,單創作的插圖、連環畫書冊累積就有幾尺高。以前,我是以多產、多面手和快收著稱,有時候一天可以畫好幾幅連環畫,出版社一般有急稿都會找我。有一次,因為要發稿,是金庸武俠套書,其中有一本作者生病沒法完成,出版社臨時找到我和另一位作者,限期在半個月內完成100幅的連環畫,當然,質量是要保證的了。終于夜以繼日趕出來了,出書後還得了一個套書獎。



就風格來說,我喜歡抽象的東西,也畫過抽象水墨和意象的作品,但作品的主流還是寫實的。我想在生理和心理都還沒有衰老之前,畫些寫實為主,有一定想法和分量的油畫、中國畫,同時將抽象因素加進去,例如將三維空間為二維構成,將顯得的錯位、分割、鏈接、對比、呼應等等技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為我女兒是從事舞蹈藝術的,我希望在今后的幾年能以舞蹈為題材畫幾幅油畫,再就是創作一些以中國名著,比如《西游記》為背景的中國畫。這些不是什么訂貨,也不是博物館所約,完全是做自己一直想做的、想表現的作品。將這些創作計劃完成,我想同樣會得到社會的肯定和收藏家的青睞。到了七十古來稀,人來珠黃手發抖,畫油畫和細致的創作可能有困難了,我就會將經年累月平時積蓄下來,想表現的抽象題材畫出來,開個抽象畫展,出個畫集。了卻心愿,解決今生“技癢”之怪病,呵呵。



我比較擅長水墨人體,同時也致力于現代抽象藝術的探索。近幾年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四個系列。“啊,故鄉”系列和“北美紀行”系列可歸于傳統中國畫類型。“啊,故鄉”系列作品的表現在墨色的運用和悠遠意境的創造上,我用東方特有的筆調和情趣喚起欣賞者的換舊鄉情,引起他們的反響和共鳴;“母與子”系列屬于裝飾畫類型。裝飾繪畫有別于寫實繪畫,在造型手段及色彩處理上都有獨特的要求,情味是裝飾造型的生命所在。我的作品在景、情、形三層結構的藝術處理上基本能夠取得整體的和諧效果,藝術情味非常濃郁;“抽象水墨”系列可歸于現代藝術類型。將西方藝術的點、線、面、色彩和幾何構成同中國水墨技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賦予作品更多的抽象意識,在視覺上給人以新的感受,作品新而不怪,抽而有像,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一系列并未摒棄作為繪畫的藝術語言,給觀眾以全新的審美感受。這三大類型四個系列的作品的藝術風格和不同的表現手法,算是我移居加拿大多年來體悟生活與創作實踐的成果,也是我將傳統中國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有機結合的嘗試和探索。



旺旺:您認為中西方美術和中西方美術教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孫昌茵:過去我們看“西”和“中”的關系都是“新”與“舊”的關系,凡是新的都是西方的藝術,所謂舊的都是中國傳統的美術,把自己當成落后的。現實中許多人將自己的藝術往西方靠,認為這是新的、現代的。我自己認為經過百年的實踐,我們不應該盲目地崇拜西方。特別是文化藝術,如果你沒有自己民族的傳統,就不能在世界立足。



西方美术从史前美术、中世纪美术发展到现代艺术,已过渡到二十一世纪了。在这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艺术也从原始社会开始,一朝一代沿着历史的轨迹向前运转着。自从清朝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彻底打破,西方美术思潮與技法源源涌入中國。中國早期的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老一輩美術大師,對西方美術在中國的傳播和西方美術教育體系在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繪畫藝術作為世界藝術體系中的一分子,同許多國家一樣,隨著歷史的推移、時代的變遷,沿著中國特有的民族特色不斷推陳布新向前發展著。它與西方美術相比較而言,由于文化傳統、哲學思想、審美情趣等原因,在美學特色和美術理論方面存在著很多差異。



繪畫藝術是全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它具有世界性,因此中國繪畫藝術沒必要在世界繪畫藝術面前否定西方美術的沖擊、影響,而應該認真借鑒、吸收其營養,研究其思想觀念、審美情趣、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等,為中國繪畫藝術向前邁進提供更廣闊的天空。藝術是世界的,思想也是世界的。有人說“中國一百年美術的歷史,是走向衰落的歷史,這是事實,因為這一百年,出現的大師少了。在這百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美術出現這樣的的現象,我認為是樹與果的關系。西方在這百年中也在變化,西方有些有志之士也在哀嘆他們傳統的喪生,但是好像沒什么用。



縱觀中西方美術的發展,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與西方現代美學思想在本質上一致的。應該認為中國具有發展現代繪畫藝術的土壤,可以在與西方現代藝術的交流中豐富中國自己的藝術傳統,創作屬于現代東方的藝術模式。



但是因為文化、時代等背景不同,中西方美術的不同還是非常明顯。一個很明顯的方面就是西方人重Idea、個人感受、想法,不太重視基本功、手段和手法;東方藝術家在思想方面不如西方豐富,但是基本功扎實。舉個例子,比如西方美術上人體課,模特站、走、蹲、跳要在十分鐘完成,學生被要求緊盯模特,不看畫紙,完全靠找感覺,這樣的教育有些片面。中國就非常看重基礎,在思想的引導、灌輸方面有欠缺,一個茶杯、蘋果要求畫很多遍,我個人的觀點是洋為中用,如果把中西方教育的優點結合起來就很完美了,有了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後去用心、用思想創作。我想,這樣的藝術家必然是有生命力,有創作力的。



旺旺:18年的西方生活和經歷是否對您的創作有影響?



孫昌茵:當然有影響了。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對西方的東西了解很少,都是按照我們國內傳統的方法學習,然后進行創作,就是我前面說的,我們過于偏重強調基本功,而忽略精神、思想層面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很多時候感覺作品的生動性不夠,就是沒有那種“豁然紙上的感覺,很多作品都是孤立的。如果我沒有出來的話,可以肯定地說我永遠也畫不現在的水平。中國的基本功加上西方的思想,現在是我創作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



旺旺:很多藝術家在對藝術堅持的同時,都犧牲了自己的生活,最典型的是梵高。他的作品現在的拍賣價高達千萬美元,但是,他自己的一生卻窮困潦倒。您認為他是生活能留的欠缺



還是是他不懂得迎合他哪個時代對藝術的需求?



孫昌茵:無疑梵高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作為人,總是有缺陷的,作為一個藝術家,有時候這種缺陷(性格方面的缺陷)會表現得尤其明顯。作為藝術家,真正要創作出杰出的作品,甚至驚世之作,他的思想和行為必然有別于常人,就是金庸先生說的“高手的寂寞”吧。梵高所處的時代是印象派后期,客觀講,他是過早地,過于前衛地使用線條表達自己的思想,很多時候,超前半步就意味著是“先驅”,超前一步就成為“先烈”。相比之下,毕加索能够跟随时代,满足社会的情趣,让自己的作品被世人认同。就我自己的艺术人生来说,我从来没有刻意想把自己标新立异,努力让自己哪怕看起来就跟常人不一样。艺术家首先也应该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人,其次才是艺术家。



旺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藝術創作中內容與形式的結合方式往往代表著不同的藝術取向,您是如何把握二者的統一的?



孫昌茵:在美術中作品的兩個要素中,內容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總和。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任何作品,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作品的客觀因素,即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描寫的現實生活和對象,主觀因素,即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和對象的認識、評價、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作品中所描寫的現實生活一般不同于生活原型,而是經過藝術家選擇、加工和改造的。



生活原型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依據,藝術家對生活原型的加工改造,在作品內容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可能相應地反映和集中著一定時代、一定民族、一定階級和群體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作品內容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通常是緊密融合,不可分割的。在具體分析美術作品的內容時,通常把其客觀因素構為題材,把其主觀因素構為主題。美術作品內容的特征,取決于反映對象的特殊性和藝術表現方式特殊性的統一。一般表現為具體可感的現象形態,通過視覺形象喚起人的想象。美術作品的內容同藝術家的創作個性密切相關,藝術家在他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個人氣質、生活經驗和審美理想規定的范圍內,表現能夠為他所深刻感受、體驗和引起他創作行動的東西,藝術家在表現這些東西的同時,也在作品中表現他自己的精神面貌、審美意識、藝術素養和藝術才能。作品的形式,包含著兩個密切聯系的方面:一是內容請因素的內部組織的結構;二是藝術形象所藉以傳動帶物質手段和組成方式。物質材料被藝術家按照特定的創作意圖加以利用,成為具體形象的體現者,具有藝術語言的作用。藝術語言的物質特性要求藝術家擁有掌握和使用它的技術;藝術語言具有物質材料及其結構方式的審美特性,形成相對獨立的審美要求和規范,即一般的形式美因素。形式美在美術作品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視覺形式美的創造是作品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藝術家才能的標志之一。



旺旺:畢加索的座右銘:不要重復自我。從您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您在創作實踐中經歷了一次次蟬蛻。不能超越自我、創新,是不是感覺很痛苦?



孫昌茵:是的。以我看來:藝術之謂高貴,端在獨特的創造,藝術除了掌握技藝并發揮至熟諳極則、精妙境界之外,更是一種無重復性的創造活動。衡量藝術家成果與否的尺度,取決于其是否找到確切的取材位置和獨到的藝術語言。多年來,我邊教學、邊創作、邊嘗試不同以往的繪畫形式、選擇、揚棄、再選擇……時感山窮水盡,復又柳暗花明。飽嘗困惑的苦澀和豁然開朗之喜悅。我想,這是每一個用心創作的藝術家,以及其他各個領域成功人士的一種必然的心路歷程——在不斷心靈折磨的痛苦中開始,在短暫的豁然開朗的喜悅之後背負更大的痛苦重新開始。



旺旺:您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哪里?



孫昌茵: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可能被激發起創作靈感,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是隨時準備好的。當然,光有靈感,如何找到合適的表現形式形成作品還有差別,有時候一氣呵成,有時候卻是需要苦思冥想。作為一個藝術家要學會熱愛生活,時時被生活打動。



旺旺:有人會為堅持藝術而鄙視商業,有人會為迎合商業而創作。請您談談藝術和商業如何平衡。



孫昌茵:兩個不完全恰當的例子就是你前面提到的梵高和畢加索。藝術肯定離不開商業的,一個人如果成天餓著肚子,折磨能去專心搞藝術創作?當然,現代商業更多的表現形式不是大排場。我覺得真正的藝術和藝術家是有極高的商業價值,這個時候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是統一的。就象我,剛來加拿大的那陣,就要為了了立足和生存打拼。好在經過10多年的積累,我終于不要為了創作而創作,為了生活而創作;我現在完全可以去搞些自己以前一直沒有做的,或者現在自己喜歡的、完全是與之所致的創作。



畫家與市場是魚和水的關系,沒有作品,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經濟基礎,就不可能有能力支付藝術道理上的開銷,也就沒有最好的藝術品產生。當然,凡事總有度,如果過分追求商業,掉進錢眼里出不來,作品就會沾染銅臭氣,失去藝術原有的清純和芳香。歷史上,畫家靠賣花謀生的很多,比如:王羲之以字換鵝,唐太宗千金購王字,唐伯虎賣畫,杭州八怪賣畫,石濤、八大、虛谷、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等都賣過畫。



旺旺:您是溫州人,很多人都說:“溫州人是中國的猶太人”,您以一個溫州人而自豪嗎?您覺得溫州人在商業方面的成就是自古有之,還是有其他的歷史背景?和您的很多“非常有錢”的同鄉相比,您對藝術的堅持是否會受到動搖?



孫昌茵:溫州人在商業方面的成就跟地理位置有關系,臨海,所以走私方便。另外就是溫州開放的風氣比中國其他很多北方城市要早很多,這就是“地利”、“天時”吧。另外,溫州人比較團結、信譽很好,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海外都能互幫互助,這就是“人和”。溫州人勤勞、刻苦、耐勞,在外面什么臟活、累活都做,我在巴黎見到一個同胞,他告訴我5年都一直住在一個見不到陽光的地下室。溫州人很多都從小事做起,象做紐扣、電池的……很多現在都能夠做得很大。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溫州人還能不發嗎?哈哈。我當然以身為一個溫州人而自豪了。在國內我以前的一些學生現在經商,他們也都“非常有錢”,但是,我回去的時候,他們還是很羨慕我。一來,他們現在在國內賺了錢,總還是有些擔憂。我占盡一家在這里享受生活已經足夠了,我也不會羨慕他們,而且到了我這個年齡,很多事情都想開了,呵呵。



旺旺:能不能談談您最得意的作品?



孫昌茵:我始終認為得意的作品还是关于未来时,这两年以写实手法,现代手段完成的作品,比如《跳动的都市》、《风筝》、《翔》等都只能作为一种實驗和藝術上的 轉型,以后還可能會改變。我的油畫作品《翔》在加拿大美術家協會(society of Canadian Artists)主辦的全加專業美術展覽中展出,華裔畫家就我一個。創作靈感最初來源于一首詩“朝陽透過云霞的間隙,射向蒙著霧靄的山林,灼目的光芒,象一道道柔和的琴弦,期待我去奏響天堂的動人樂章,飛啊,用我駕著彩蝶的身軀,去撥動那大自然的絕響,用我渴望的情感,去從情在藍天白云中翱翔”。有了這個創作欲望,我揣摩良久、想用怎樣的表現方法才能發揮和表達這一靈感,最後終于選擇以寫實的繪畫形式和技法,將現代錯位和分割連接、對比、呼應等藝術技法有機結合。調動油畫藝術中的一些因素(如色彩、處理、構圖、用筆等等)和構思上的抽象,促進達到表現這一構思的最終效果。期望欣賞者的心靈和畫面一起飛翔,那是我期待的最好效果,呵呵。



旺旺:您的女兒是舞蹈家,請問您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什么心得和我們分享?



孫昌茵:我對子女的教育注意三個方面。一、從小做起。中國有句話叫“幼學如漆”,如果小時候的啟蒙教育沒有做好,慢慢大了,說要對孩子有什么期望就難了,這點上我得益于我的父親;二、從環境做起。當孩子表現出某些方面的興趣或者特長的時候,家長要盡量給提供這樣的環境;三、從引導做起。雖然父母對子女都有期望,但是千萬不能強迫小孩做他/她不喜歡做的事情。



旺旺:您太太也是畫家,請問您的成就是否與您太太的支持分不開?



孫昌茵:應該說“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我太太曾經師從吳冠中先生,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學院都是科班學習過的。她的基本功很扎實,素描很好。我現在有很多作品其實都是我們兩個人一起創作。



旺旺:您對加拿大的感覺如何?滿意這里的生活嗎?



孫昌茵:感覺加拿大很好,我很知足。有個說法是,這個世界不是缺乏美,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處處都帶著挑剔的眼光,在哪里都會不滿意,比如說加拿大冬天太冷,時間太長,工作節奏慢,機會少;中國社會不夠穩定,環境污染嚴重……但是,如果我們努力正面去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加拿大自然風光很好、社會福利很好、人文素質很高……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